一、調色劑和母料的區別。
(1)色母粒:顆粒狀,是預分散后的產品,不需求調色師就可以直接運用,節省了中間環節本錢。由于色母粒是提早預分散的,所以可以直接用于塑料制品的加工,無需預分散,在塑料制品企業運用時節省了工夫和財力,可以補償色母粒于色粉的高本錢。
(2)調色劑:粉末,會比色母廉價,但是做預分散需求工夫,需求專業的調色師。
(3)母料:母料(英文名),又稱母料,由過量的化學添加劑、載體樹脂和分散劑組成。母料是經過將十分少量的顏料(染料)平均地附著到樹脂上而取得的聚集體。母料是指在塑料加工成型進程中,為方便操作,將所需的各種添加劑和填料與大批載體樹脂混合攪拌,制成的顆粒稱為母料。
二、規范中母料的含水量。
聚乙烯著色母料規范水分≤0.15﹪。
QBT 2894-2007丙烯腈-丁二烯-苯乙烯(ABS)色母粒水分≤0.5﹪。
HGT 4668-2014聚丙烯色母粒≤0.3﹪。
(依據資料不同,每個企業應有本人的水限值)。
3.母料中的水分對其自身和成品有什么影響?
由于母料的高制造溫度,新制造的母料不含水分。貯存一段時間后,應將ABS、PA、PC,尤其是PET等色母粒烘干后再運用。在色母粒消費中,由于物料進入螺桿擠出時需求熔融,假如物料中水分含量高,容易發作水解,載體樹脂(如ABS、PA、PET)會發作降解,嚴重影響產品質量。因而,資料在擠出前必需枯燥,含水量好低于0.05
水分成績會直接毀壞產品的穩定性,直接表現為:母料自身外觀有氣泡,或許母料兩頭是空心的,影響產品外觀。重要的是在終端產品的消費進程中,水分會直接影響色母粒在制品染色的穩定性,招致產品部分染色不平均,覆蓋率降低,甚至產品致密性差。可見,水分是制約色母粒質量提升的關鍵問題。
4.色母粒的水分檢測辦法:(1)枯燥法(2)疾速水分檢測法。
五、母料在塑料制品行業中的作用。
(1)色母粒在著色功能方面具有突出優勢。
由于著色劑在貯存和運用進程中與空氣直接接觸,容易呈現吸濕、氧化、結塊等景象。直接運用時,塑料制品外表會呈現色斑,色相變暗,容易褪色。在消費進程中,對色母粒停止機械加工,對著色劑停止精制,將著色劑、樹脂載體和各種添加劑充沛混合,將著色劑與空氣和水分,從而加強著色劑的耐候性,進步著色劑的分散性和著色力。
(2)色母粒是決議下游塑料制品質量的關鍵因素之一。
塑料制品中色母粒的添加比例普通在2﹪以上。雖然下游企業消費進程中的本錢較低,但對塑料制品的美觀和質量有重要影響。塑料制品普通都是大規模延續消費的。假如所用色母粒的色差、分散性、耐遷移性等技術指標不達標,整批產品的質量等級往往會下降甚至報廢。因而,下游客戶十分關注色母粒的質量等級和質量穩定性。母料技術的開展和深化促進了塑料制品行業的技術提高和產業晉級。
(3)色母粒可以促進下游塑料制品行業的清潔消費。
在塑料制品消費中運用色母粒,可以從全體上增加粉塵、污水等污染物的排放,維護員工安康,增加著色劑的糜費,符合產業導向和綠色環保的行業趨向。下游塑料消費企業在添加和混合傳統粉狀著色資料時,容易形成粉塵飛揚,能夠對消費人員形成安康損害。而且任務環境需求常常清洗,招致少量顏料廢水排放。此外,傳統粉狀著色資料在樹脂中的分散性比母料差,招致在相反著色要求下添加劑較多。但液體色料添加混合時容易溢出,清洗時能夠流出,容易形成水污染。
色母將著色劑分散在載體樹脂中,添加和混合進程中粉塵較少。運用色母粒著色的下游產品企業消費環境清潔,清洗復雜,廢水排放增加,契合下游塑料制品企業清潔消費的趨向和要求。該母料分散性好,增加了著色劑的糜費。
(4)降低下游綜合運用本錢。
由于色母粒的外形與樹脂顆粒的外形類似,計量更方便、更,在混合時不會粘附在容器上,節省了清洗容器和機器的工夫以及清洗機器所用的原材料。
在少量樹脂中參加大批功用母料,加工一次成為產品。與改性塑料技術從樹脂到產品需求閱歷兩個加工過程相比,大多數資料少閱歷一個加工過程,不只浪費了加工成本,而且更有利于堅持產品功能。功用母料對改性塑料表現出一定的替代趨向。